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时间:2023-03-09 17:17:40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linux 启动流程

POST BIOS(boot sequence) 所选择的启动设备次序的MBR中是否有引导程序, ----> MBR(bootloader) 提供内核列表 ------->加载选定的Kernel,initrd(内存模拟的磁盘设备需要缓存),initramfs(缓存)  ---->获取到根文件系统并挂载,运行init

bootloadler开始以后的挂载流程

1、当系统读取bootloader,挂载内核分区的时候,不识别更高级的磁盘分区上,只能放在基本磁盘分区,而且只支持read1,所以内核和根不在同一个磁盘分区上,我们通常把内核所在的基本磁盘分区挂载到boot分区上。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2、最终bootloader在启动的时候是在临时挂载的 / 下找 vminuz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3、为了节约磁盘空间vmlinuz是被压缩的,节约空间和保证IO速度。在使用的时候内核需要解压,此时vmlinuz被分为2段,一段是没有压缩(解压算法),另一端是压缩的。

解压后 bootloader读取initramfs,的控制权完全交给kernel,内核完成自身初始化,加载磁盘完成后启动init

问题1:/lib/modules在跟文件系统中,kernel如何挂载?不挂载又怎么能找到这个硬盘的驱动程序?

/lib/modules/中是linux所需要的所有模块存放位置,但是kernel现在不知道我们的设备硬件是什么,kernel不可能将所有的模块都放在内核中,因为硬件设备以及功能模块太多了。所以就放到了/lib/modules。但是/lib/modules又是在跟文件系统中。那此时kernel如何能找到硬盘的驱动模块完成并加载呢?因为此时的模块就是在根文件系统上,我们需要先挂载他才能找到所有的模块。这个情况就是为什么要在boot分区中还要放置一个initrd文件的原因了。这个就是启动时加载Kernel后挂载的临时根文件系统。

问题2:又是谁探测到了你的硬盘的型号,并把对应的驱动模块放置在initramfs文件中提供给bootloader呢?

是安装操作系统时,安装程序在安装操作系统时可以探测到你的硬盘是什么设备,需要什么启动程序,做成initramfs文件放到了 bootloader可以读取到的根文件系统中,这样kernel就可以通过这个文件加载根文件系统,而后就可以读取/lib/modules/ 加载所有的其他需要的模块了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就是这个文件,所以有可能都安装了同样的操作系统,但是硬盘的驱动不同。导致了硬盘互换也不能启动的原因。

initrd是个文件系统,帮助kernel完成初始化。内核要将其挂载,以这个为根,挂载后在这里加载真正根文件系统的驱动模块,加载后initrd中有个程序运行后可以替换跟文件系统,将真正的根文件系统替换initrd,替换完以后这个应用程序由谁终止,自身终止就是系统启动的第0个进程。之后就是要访问/sbin/init

/sbin/init: 功能

  /etc/inittab

    /etc/rc.d/rc.sysinit脚本

      操作:

      设置主机名

      打印文本欢迎信息

      激活selinux 与 udev探测额外的硬件设备并为其装在模块

      激活swap

        挂载etc/fstab中定义的本地文件系统

      实现检测根文件系统,并对其以读写方式重新挂在

      设置系统时钟,从硬件读取时钟,维护系统软时钟

      装在键盘映射

      根据 etc/sysctl.conf 设置内核参数

      激活软raid与lvm设备

      清理var等等目录的操作

    设定默认运行级别

    启动各种服务    

 init特性:

  id 操作的id

  runlevels 在那些级别下运行次操作

  action   动作

    initdefault 默认执行

  process 操作

  Centos 5 init: SystemV格式:启动顺序是串行化,初始化程序一个一个执行

  Centos 6 init: Upstart:程序依然有依赖,但是不用等待所依赖的程序完成初始化完成(启动初始化程序通过dbus相互通信),和System V兼容性不太好。

  Centos 7 :   SystemD,和SysV兼容。并且参考OS X 中并行初始化的过程

    启动应用程序:将应用程序定义到启动级别中

        0:关机

          1:单用户模式

      2:多用户模式,不支持NFS文进系统    

      3:完全多用户模式

      4:预留级别

      5:完全多用户模式:图形模式

      6:重启

  /etc/init/rcS.conf   upstart 支持的脚本   

  

start on startup

stop on runlevel

task

# Note: there can be no previous runlevel here, if we have one it's bad
# information (we enter rc1 not rcS for maintenance). Run /etc/rc.d/rc
# without information so that it defaults to previous=N runlevel=S.
console output
pre-start script
#启动前脚本
for t in $(cat /proc/cmdline); do
case $t in
emergency)
start rcS-emergency
break
;;
esac
done
end script
exec /etc/rc.d/rc.sysinit #中间会执行这个脚本
post-stop script #upstat特有的格式,会定义什么时候执行
#停止后脚本
if [ "$UPSTART_EVENTS" = "startup" ]; then
if [ "$UPSTART_EVENTS" = "startup" ]; then
[ -f /etc/inittab ] && runlevel=$(/bin/awk -F ':' '$3 == "initdefault" && $1 !~ "^#" { print $2 }' /etc/inittab)
[ -z "$runlevel" ] && runlevel="3"
for t in $(cat /proc/cmdline); do
case $t in
-s|single|S|s) runlevel="S" ;;
[1-9]) runlevel="$t" ;;
esac
done
exec telinit $runlevel
fi
end script

直到最后打印登录界面

/proc/cmdline  启动内核时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or /proc/process/cmdline 启动程序时的启动命令。

MBR:

  bootloader:引导加载器,装操作系统时又不同的操作系统设定安装的。

  引导程序:

    win:ntloder

    linux:LILO:

        LInux LOader,不能引导位于1024柱面(Cylinder以后的分区)的操作系统

       GRUB: GRand Unified Bootloader

          把系统引导过程划分了3端:

               1st stage:位于 MBR bootloader--为了引导snd stage

               1.5 stage:位于boot分区上,为识别内核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系统文件系统扩展(为什么linux可以识别更多的文件系统)

               2ndstage:位于boot分区上,GRUB引导程序

               

[root@vm2 keepalived]# ls /boot/grub/
device.map ffs_stage1_5 jfs_stage1_5 reiserfs_stage1_5 stage2 xfs_stage1_5
e2fs_stage1_5 grub.conf menu.lst splash.xpm.gz ufs2_stage1_5
fat_stage1_5 iso9660_stage1_5(docker) minix_stage1_5 stage1 vstafs_stage1_5

 menu.lst -> ./grub.conf 这个就是grob主配置文件,stage2 读取这个配置文件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 initrd /initrd-[generic-]version.img
#boot=/dev/sda
default=
timeout=
splashimage=(hd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CentOS (2.6.-.el6.x86_64)
root (hd0,)
kernel /vmlinuz-2.6.-.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nomodeset rd_NO_LUKS LANG=en_US.UTF- rd_NO_MD rd_LVM_LV=VolGroup/lv_swap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crashkernel=auto rd_LVM_LV=VolGroup/lv_root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DM rhgb quiet
initrd /initramfs-2.6.-.el6.x86_64.img

grob 功能;

  1,选择启动的内核或系统

    内核:linux

    系统,win or linux

    隐藏

  2.提供交互式接口

    e:可以编辑修改grob.conf 中的内容

        1:单用户模式,给予密码的保护(1,启用内核,2,传递参数及进入编辑模式)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grub.conf 中title 就是现实在启动界面的字符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root(hd0,0) 设定内核所在分区为grub的根

kernel 制定内核文件的路径。后面可以传递给内核的启动参数

initrd : 指定为内核提供额外驱动功能的ramdisk(因为kernel认为这是磁盘,所以需要做一个磁盘转换为内存的缓存,所以速度慢)  ,单 ramfs(因为是文件系统,不需要再次缓存,所以快)

> c

进入修改模式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help root 获取root命令的帮助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查找vmlinuz内核在哪个磁盘上,如果有可以tab补全

然后就可以输入 grub> root (hd0,0)     回车

grub> kernel /vmlinz-2.6.32-358.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这个root值必须要写最好备份一份root的位置。因为这个是找不到的

grub> initrd  /initramfs-2.6.32-642.el6.x86_64.img #这个文件版本必须和kernel版本对应      

boot  启动

>e

进入编辑模式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e 针对某一行进行修改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修改grub 的根分区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修改添加kernel参数

添加 : 1 单用户模式:几乎不会启动任何服务,且不要登录,但是会执行/etc/rc.d/rc.sysinit

       如果不上执行rc.sysinit  传递 emergency

       如果想让用户不能随意进入单用户模式,两种方式

    位置不同输入密码的时间就不同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设置加密密码: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重启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需要敲e建输入密码 ,这是需要p进入密码输入

     启动输入密码:

    linux启动流程及自定义gurb

grub.conf 位置文件其他的含义  

default=0 .  #定义默认启动那个title
timeout=5   #启动倒计时
splashimage=(hd0,)/grub/splash.xpm.gz #显示启动时背景图片
hiddenmenu       #隐藏菜单 默认隐藏,只显示倒计时。去掉就直接显示选择的那个os
password --md5 $$PFbU5/$/h/7uhL5LISHvrPyVTBiz0
#password centos
title CentOS (2.6.-.el6.x86_64)
root (hd0,) #hd0 磁盘, 0分区
               #磁盘表示方式:在grub中,都已hd开头,并紧跟一个数字做各磁盘设备的标记,第几块硬盘
               #分区:0-3 主分区,逻辑分区从5开始,一般boot在磁盘的最外道的分区上
                    
kernel /vmlinuz-2.6.-.el6.x86_64 ro root=/dev/mapper/VolGroup-lv_root rd_NO_LUKS LANG=en_US.UTF-
          rd_NO_MD rd_LVM_LV=VolGroup/lv_swap SYSFONT=latarcyrheb-sun16 crashkernel=auto rd_LVM_LV=VolGroup/lv_root KEYBOARDTYPE=pc KEYTABLE=us rd_NO_DM rhgb quiet
# 制定内核文件,及传递给内核的参数
#ro root=/path/to/DEVICE 以只读方式挂载真正的根分区位置,而后在sysinit中还要重新rw挂在一边
#quiet 内核初始化信息模式:静默,不输初始化信息
     initrd /initramfs-2.6.-.el6.x86_64.img
#通常为cpio归档,并使用gzip压缩,通常以img作为后缀,因为这个是个磁盘映像文件。
      
password --md5 $$PFbU5/$/h/7uhL5LISHvrPyVTBiz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