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r lights on?》读后感

时间:2023-03-10 01:14:44
《Are your lights on?》读后感

楔子(看过某类小说的孩纸对此应该不陌生...):

《你的灯亮着吗?》讲了些什么?它为我们总结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不,它只是建议我们遇到问题后应该怎么做(绝对不等于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建议或许并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但肯定有助于我们分析问题。

这本书的题目来自哪里?“你的等亮着吗?”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它来自书中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充分表现了解决问题的艺术:

“瑞士某旅游景点入口是一段隧道,游客们驾车进入时要打开车灯(避免交通事故),出隧道后应该关掉车灯(否则车子会因为没电而无法启动...),工作人员在隧道入口挂上了提示牌,“前方进入隧道,请开灯”,因此交通事故倒是没有发生,可是问题来了:很多司机都会忘记关掉车灯,所以总有很多车子瘫痪在景区里。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在景区里建一个充电站,或者在出口旁挂一个提示牌。毫无疑问后者更合适一些。那么应该在牌子上写些什么呢?没错,答案是“你的灯亮着吗?”而不是“请关掉车灯”(晚上不应该关掉)或者“如果现在是白天,请关掉车灯”(天色灰暗时不应该关掉)或者“如果现在是白天并且天色不是很灰暗,请关掉车灯”(...)...”

第一章:分析问题与分解问题

1.这是谁的问题?

寻找问题的顾客。即找出解决问题究竟是为了取悦谁?

2.问题是什么?

真正的问题可能隐藏在问题背后。因此,真正的问题可能很简单(例如,电梯不够用可能只是因为电梯太慢了,需要维修...)

3.当下的问题是什么?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因此,当你在探求“当下的问题是什么?”时,你会陷入一个死循环(重复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的问题永远不可能被完全解决,而我们之所以解决了很多问题,是因为什么跳出了那个死循环,而循环结束的条件就是“我们(问题的解决者)感到满意,或者我们选择了放弃(放弃也是一种解决方案)”。

4.问题从哪里来?

仔细品味的话,“问题的来源”并不等于“问题的顾客”,寻找问题的来源即解决“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因为在大多数时候,问题的根源可能是链条的上一个环节,甚至是另一段链条上的某个环节,而不是最直观的当前环节。(例如签证问题的来源并不是签证本身,如果找不到问题的根源就很难找到最轻松的解决方案)。

第二章:解决问题的原则

1.能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寻求最优解的过程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永远没有最优解)

2.当别人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时,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可能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适得其反

3.在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之前,任何所谓的“解决方案”都只是暂时性的,因为你总是在和问题兜圈子

4.解决问的关键或许只是某个小细节(换一个微笑,换一种措施,换一种态度,如下图:)《Are your lights on?》读后感

5.并不存在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因为问题本身是多变而负责的,不会有那么一把万能钥匙...

6.对一个问题苦恼很久时,你有两个选择,要么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它,要么放弃(只有放弃才能快速跳出当前循环,开始下一个循环)

7.陷入当前问题的时候,不妨回头时不时地看看,你会发现可能并不需要解决当前问题,或者有另一种更轻松的解法...

第三章:其实,我们并不想解决问题

这样说可能有些矛盾,我们举个例子。解决问题就像去读一本小说,在读的过程中热切盼望快点读完,而在真正读完后又有些怅然若失,我们所真正享受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问题的答案本身。虽然我们总是不得不承认没日没夜地想要解决问题时的苦恼,但在回头看时,吸引我们目光的却总是那些泥泞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