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的六大管理学定律

时间:2023-03-09 01:49:04
PMP的六大管理学定律

★墨菲定律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1-PMP专业辅导

1、什么是墨菲定律?最简单的表达形式是“有可能出错的事情,就会出错(Anything that can go wrong will go wrong)。”   

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是一名工程师,他曾参加美国空军于 1949年进行的MX981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并被那个受试者在几天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引用。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

2、根据“墨菲定律”: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3、墨菲定律的一些变种或推论。人生哲学(1)别试图教猫唱歌,这样不但不会有结果,还会惹猫不高兴?   (2)别跟傻瓜吵架,不然旁人会搞不清楚,到底谁是傻瓜?   (3)不要以为自己很重要,因为没有你,太阳明天还是一样从东方升上来。  (4)笑一笑,明天未必比今天好。   (5)好的开始,未必就有好结果;坏的开始,结果往往会更糟。处世原理(6)你若帮助了一个急需用钱的朋友,他一定会记得你——在他下次急需用钱的时候。   (7)有能力的——让他做;没能力的──教他做;做不来的──管理他。   (8)你早到了,会议却取消;你准时到,却还要等;迟到,就是迟了。   (9)你携伴出游,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爱情意义(10)你爱上的人,总以为你爱上他是因为:他使你想起你的老情人。   (11)你最后硬着头皮寄出的情书;寄达对方的时间有多长,你反悔的时间就有多长。生活常识(12)东西越好,越不中用。   (13)一种产品保证60天不会出故障,等于保证第61天很可能就会坏掉。   (14)东西久久都派不上用场,就可以丢掉;东西一丢掉,往往就必须要用它。   (15)你丢掉了东西时,最先去找的地方,往往也是可能找到的最后一个地方。   (16)你往往会找到不是你正想找的东西。   (17)你出去买爆米花的时候,银幕上偏偏就出现了精彩镜头。   (18)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你换到另一排,你原来站的那一排,就开始动的比较快了;你站的越久,越有可能是站错了排。   (19)一分钟有多长?这要看你是蹲在厕所里面,还是等在厕所外面。   (20)往往旅行前一天晚上特别重要的东西,在旅行前一晚上打包好,分开来放,放在自己认为最为容易记的地方;而最后才知道,最重要的东西并没有带上。

★彼得原理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2-PMP专业辅导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换一种说法就是:工作岗位总是被不能胜任的人占据的。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个人在某一个岗位级别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将职工安排到其可以胜任的岗位。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的主要奖励方式,应建立更有效的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加薪、休假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有时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职工的奖励,反而使职工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帕金森定律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3-PMP专业辅导

1、起源: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学者C.N.帕金森所著《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2、定义:帕金森定律是时间管理中的一个概念。   

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换一种说法是:工作总是会拖到最后一刻才会被完成。帕金森定律也叫学生综合症。

3、现实意义:

1958年,英国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西里尔·诺斯古德·帕金森(Cyril Northcote Parkinson)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出版了《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一书。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两个助手既无能,也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由此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帕金森经过多年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一件事所耗费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钟内看完一份报纸,也可以看半天;一个忙人20分钟可以寄出一叠明信片,但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特别是在工作中,工作会自动地膨胀,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时间充裕,他就会放慢工作节奏或是增添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  帕金森举例说:当官的A君感到工作很累很忙时,一定要找比他级别和能力都低的C先生和D先生当他的助手,把自己的工作分成两份分给C、D,自己掌握全面。C和D还要互相制约,不能和自己竞争。当C工作也累也忙时,A就要考虑给C配二名助手;为了平衡,也要给D配两名助手,于是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七个人干,A君的地位也随之抬高。当然,七个人会给彼此制造许多工作,比如一份文件需要七个人共同起草圈阅,每个人的意见都要考虑、平衡,绝不能敷衍塞责,下属们产生了矛盾,他要想方设法解决;升级调任、会议出差、恋爱插足、工资住房、培养接班人……哪一项不需要认真研究,工作愈来愈忙,甚至七个人也不够了……   

帕金森用英国海军部人员统计证明:1914年皇家海军官兵14.6万人,而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3249人,到1928年,官兵降为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办事员却增加到4558人,增加40%。帕金森定律深刻地揭示了行政权力扩张引发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官场传染病”。  

如何消灭帕金森定律的负作用是我国各级*及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要问题。建国初期,一个县的行政管理人员只有几百人,而现在则有上千人乃至几千人。庞大的行政管理开支必然落到每个纳税人身上,过多的行政干预必然制约经济的发展,还会给下面没事找事。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的公社连每株玉米的间距多少厘米都要制订计划,还要层层落实,确实大大地辛苦。然而,由于土壤肥瘠、气候旱涝等诸多因素,谁也不买领导的账。

★光环效应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4-PMP专业辅导

1、定义:

光环效应(英文The Halo Effect),又称“晕轮效应”,属于心理学范畴,光环效应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好"的光圈笼罩着,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认知对象被标明是"坏"的,他就会被"坏"的光圈笼罩着,他所有的品质都会被认为是坏的。简言之就是:一好百好,一差百差。

2、举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而事实上我们心中这个明星的形象根本就是她在银幕或媒体上展现给我们的那圈“光环”,它真实地人格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仅仅是推断的。

3、起源:    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象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呢,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戴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光环效应”。      心理学家戴恩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被试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很有魅力,有的无魅力,有的中等。然后让被试在与魅力无关的特点方面评定这些人。结果表明,被试对有魅力的人比对无魅力的赋予更多理想的人格特征,如和蔼、沉着,好交际等。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4、启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避免光环效应影响他人对自己或自己对他人的认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过早地对新同事做出评价,要尽可能地与他们进行多方面的交往,促进相互间的深入了解。  

(2)及时注意自己是否全面地看待了他人,特别是对有突出优点或缺点的同事。(3)在与他人交往时,不要过分在意他人是怎样评价自己,要相信自己一定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理解。

(4)注意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特别要注意处理好可能会给自己的形象造成较大影响事情。

(5)要敢于展示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时,也尽可能让他人了解自己的缺点。

★布鲁克斯定律PMP六大管理学定律5-PMP专业辅导

1、定义:

为一个延误的IT项目增加人员,将导致更多的延误。

2、起源:

是IBM360计算机的另一个设计师布鲁克斯提出的,讲述了软件开发的一些制约因素。布鲁克斯定律说,任何软件的开发都有所谓的"关键路径"。因此,任何一个软件的开发都需要一定的最少时间,靠增加人力投入不可能缩短这个最低时间。

★手表定律PMP考试六大管理学定律之6-PMP专业辅导

1、定义:当你有两块表,走时不同时,你就不知道时间了。   2、启发:    手表定理是指一个人有一只表时,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两只表时却无法确定。两只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你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如果每个人都“选择你所爱,爱你所选择”,无论成败都可以心安理得。然而,困扰很多人的是:他们被“两只表”弄得无所适从,心身交瘁,不知自己该信仰哪一个。还有人在环境、他人的压力下,违心选择了自己并不喜欢的道路,为此而郁郁终生,即使取得了受人瞩目的成就,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      手表定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就是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的管理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这个人无所适从。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层含义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你的行为将陷于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