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局解释器锁GIL & 线程锁

时间:2023-03-09 03:49:06
全局解释器锁GIL & 线程锁

1.GIL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

  Python代码的执行由Python虚拟机(也叫解释器主循环)来控制。Python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要在主循环中,同时只有一个线程在执行。虽然 Python 解释器中可以“运行”多个线程,但在任意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解释器中运行。

  对Python虚拟机的访问由全局解释器锁(GIL)来控制,正是这个锁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在运行。

  GIL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既然是互斥锁,所有互斥锁的本质都一样,都是将并发运行变成串行,以此来控制同一时间内共享数据只能被一个任务所修改,进而保证数据安全。

python程序运行的过程

1.在内存中加载生成一个进程的内存空间

2.这个内存空间中有有解释器的代码和你要执行进程的代码

3.进程中又有多个线程

4.由于python是一门解释型语言, CPU无法识别python的代码, 所以必须经过解释器来对代码进行编译成二进制的代码(.pyc)

5.但是由于CPython解释器的特性,有一个GIL锁,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能进入解释器进行编译

6.当一个线程运行了指定数量的字节码指令或者遇到I/O操作时, GIL锁才会被释放, 后面的线程再去抢GIL锁重复前面的操作

7.所以对于同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是无法同时使用多个CPU的

全局解释器锁GIL & 线程锁

2.同步锁

  当同时异步提交多个线程, 这些线程都有相同的数据修改操作, 且在数据修改操作之前有I/O操作或者网络延时, 这个时候可能多个进程拿到的数据是相同的, 然后修改后的数据也是相同的, 这样就会造成数据混乱问题. 这个时候就能用到同步锁, 在拿数据前加个锁,修改完之后再释放, 这样就不会有数据混乱的问题.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os,time
def work():
global n
temp=n
time.sleep(0.1)
n=temp-1
if __name__ == '__main__':
n=100
l=[]
for i in range(100):
p=Thread(target=work)
l.append(p)
p.start()
for p in l:
p.join() print(n) #结果可能为99

多个线程抢占资源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Lock
import os,time
def work():
global n
lock.acquire()
temp=n
time.sleep(0.1)
n=temp-1
lock.relea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ck=Lock()
n=100
l=[]
for i in range(100):
p=Thread(target=work)
l.append(p)
p.start()
for p in l:
p.join() print(n) #结果肯定为0,由原来的并发执行变成串行,牺牲了执行效率保证了数据安全

同步锁示例

死锁和递归锁

所谓死锁: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或线程在执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互相等待的现象,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推进下去。此时称系统处于死锁状态或系统产生了死锁,这些永远在互相等待的进程称为死锁进程.

import time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Lock, RLock def func1(lockA,lockB):
lockA.acquire()
time.sleep(1)
print("锁A")
lockB.acquire()
print("锁B")
lockB.release()
lockA.release() def func2(lockA,lockB):
lockB.acquire()
print("锁A")
lockA.acquire()
print("锁B")
lockA.release()
lockB.relea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ckA = Lock()
lockB = Lock()
t1 = Thread(target=func1, args=(lockA,lockB ))
t1.start()
t2 = Thread(target=func2, args=(lockA, lockB))
t2.start()

死锁现象示例

解决方案: 递归锁, 在Python中为了支持在同一线程中多次请求同一资源,python提供了可重入锁RLock。

这个RLock内部维护着一个Lock和一个counter变量,counter记录了acquire的次数,从而使得资源可以被多次require。直到一个线程所有的acquire都被release,其他的线程才能获得资源。上面的例子如果使用RLock代替Lock,则不会发生死锁:

import time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Lock, RLock def func1(lockA,lockB):
lockA.acquire()
time.sleep(1)
print("锁A")
lockB.acquire()
print("锁B")
lockB.release()
lockA.release() def func2(lockA,lockB):
lockB.acquire()
print("锁A")
lockA.acquire()
print("锁B")
lockA.release()
lockB.release() if __name__ == '__main__':
lockA = lockB = RLock()
t1 = Thread(target=func1, args=(lockA,lockB ))
t1.start()
t2 = Thread(target=func2, args=(lockA, lockB))
t2.start()

递归锁RLock

3.GIL锁与同步锁LOCK

锁的目的是都是为了保护共享数据,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来修改共享的数据

GIL是解释器级别的, 保护的是解释器级别的数据, 比如垃圾回收的数据.

Lock是保护用户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的数据.

过程分析:所有线程抢的是GIL锁, 或者书所有线程强的是执行权限

线程1抢到GIL锁,拿到执行权限,开始执行,然后加了一把Lock,还没有执行完毕,即线程1还未释放Lock,有可能线程2抢到GIL锁,开始执行,执行过程中发现Lock还没有被线程1释放,于是线程2进入阻塞,被夺走执行权限,有可能线程1拿到GIL,然后正常执行到释放Lock。。。这就导致了串行运行的效果

全局解释器锁GIL & 线程锁

互斥锁和join的区别

start后立即join: 任务内的所有代码都是串行执行的, 而加锁, 只是加锁的部分即修改共享数据的部分是串行的.

但从保证数据安全方面, 二者都可以实现, 但很明显是加锁的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