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甚至30万以内的SUV值不值得买?

时间:2023-03-09 04:16:34
15万甚至30万以内的SUV值不值得买?

大家好,这个帖子比较长,也是我一直以来长期实践、思考、验证的结论,不当之处还请指正,也欢迎大家来共 同讨论,已经买了此价位SUV的战友们,看完后也不要生气,毕竟我的出发点是注重行车安全,人非神明,是个人就有犯错的时候,哪个老司机没犯错过?何况就 算能保证自己绝对不犯错,还有那么多马路杀手、违章的行人和助动车,如何能保证我不犯人,就没有人来犯我呢?无论是鸡蛋还是西瓜,撞上石头都是一个结果, 但是鸡蛋和西瓜相撞呢?不要以为现在没出事故时用得好,忘记带火车票的,往往是在到了火车站之后才想起来,一路上都还觉得自己的东西都带足了呢!所以虽然 是我个人观点,但以下说的情况都是事实,如果已经买了,看完之后能更注意行车安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应该说,不光是15万以内、在30万以内我都不推 荐SUV,除非有人就是喜欢SUV高高在上的感觉和头部空间,原因有以下几点:7 V- A% K! S- k' j$ p7 |1 z

1、30万以下的SUV几乎都是用轿车的底盘抬高了点而已,而且大部分都没有将原先的底盘进行针对性的特别加强,所谓的四驱版也没有多少实际的越野能力, 满载时的最小离地间隙也是良莠不齐,越野能力多半只能应付一下市内的马路牙子,而很多底盘不低的同价位轿车也能应付大多数马路牙子啊,比如说起亚的智跑最 小离地间隙只有146mm,我的轿车还有125mm呢,底盘只比轿车高2厘米,有多大的用?1 q( {4 D, R! : M7 @

2、业内公认的规则,同样底盘的轿车要做成SUV,成本和售价都要上浮1/3(还是在两车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因为底盘抬高了,前后的悬挂都要拉高拉长, 这要不要增加成本?还有,车身变高了,车长、车宽要不要增加,如果不增加岂不成了瘦高个,不稳定,由于SUV的外形就像个大两厢车,车身长度一般要短于同 底盘的三厢轿车,如果想求得稳定,一般都会把轴距加长一些(也有不加长轴距的,但都是前悬挂属于非一般麦弗逊结构的,比如奔驰GLK的三连杆前悬、宝马 X3的双球节弹簧减震支柱前桥、奥迪Q5的五连杆前悬,因为它们的底盘悬挂已经非常复杂、非常精悍,只进行了适当加强),轴距加长需要增加的成本就不是一 点点了,整个底盘、车门、车窗、车顶、地板、供油管、刹车、排气管等等都要改。也就是说:12万的轿车做成同底盘同样配置的SUV,就得卖16万,反过来 讲,就是16万的SUV是比不上16万轿车的配置,只能跟12万的轿车比配置了,比如20万的CRV能和20万的雅阁比配置丰富吗?不可能啊,除非把增强 悬挂,改动底盘、车门、车窗、车顶、地板、供油管、刹车等等方面的材料缩水,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比如同底盘的翼虎和福克斯,两驱版的翼虎就重了250公 斤,刹车时前轮的负荷又增加了多少?(以前有过讲儿童座椅的评测,当汽车以时速50公里突然发生碰撞或刹车,车内的物体会产生相当于30—40倍自身重量 的冲击力。所以假设儿童重10公斤,急刹车时产生的冲击力就有300—400公斤),而翼虎为什么断轴召回,长安福特自己最后不是已经承认了没有符合福特 统一的质量标准,事实上就是把重了250公斤(而四驱版更重)的翼虎仍然使用福克斯的前轮羊角。你怎么看?这样做的厂商真的只有长安福特一家吗?

3、还有我最关注的后备厢容积,15万以内的SUV由于车身不及同底盘的轿车长,轴距又有一定的拉长,后备厢空间就很可怜了,大部分都只有300多升,放个儿童座椅就别想放什么大件了,而15万的轿车至少也有430L甚至510L1 o. q5 s! D0 a3 y7 ~  F& z' X
& e8 ^0 S/ Y$ ^6 S/ ?0 J; |8 ]& W
4、操控性。由于SUV的底盘比一般轿车高、重心也更高,灵活性、操控性低于同底盘的轿车是毋庸置疑的,咱们一般都没有专职司机,不可能只坐不开吧!
& k$ g0 V7 v4 |5 _! }
5、视野。觉得高坐姿就一定视野好吗?不完全是!因为底盘高了引擎盖也高了,车头的盲区只会更大,而且由于重心更高,更容易侧翻,负责任的厂商会加强A柱 的强度,而15万以内价位不会给你用很多更轻薄但贵得多的高强度钢,要加强A柱只能是加粗,视野也会受影响,碰到不负责任的厂商不加粗A柱,后果在下面第 8点中会详解

6、舒适性。头部空间确实是SUV的强项,但有很多轿车的头部空间也不差啊(比如308、408、迈腾等)。有些SUV加长了轴距,你觉得后排腿部空间舒 适,这也是付出了上浮1/3车价的成本啊,多花几万块买个SUV来增加后排腿部空间,为什么不多花几万块买个大轿车呢,还牺牲了后备厢空间,何况15万以 内的很多轿车(比如C4L、速腾等)的后排腿部空间远优于同价位的SUV。你觉得舒服还有一个原因是部分厂商为了节省成本、控制SUV的车价不上浮 1/3,将原来粗壮、支撑性强的弹簧减配为更细小、更软的弹簧(悬挂弹簧的价格是不菲的,这可不是沙发里面的普通钢丝弹簧

7、实用性。这个价位的SUV普遍后备厢较小,长途旅行、回家乡、放儿童座椅、甚至逛超市都不够用,而且如果只是家庭里的唯一一辆车,当 你95%以上的里程都是在市区、高速、国道、省道等铺装公路、或者比较平整的土路、草地上开,比轿车更贵、更耗油、操控性更差、更容易侧翻、后备箱更小的 SUV真的那么实用吗?而在关于SUV更实用的宣传中,幕后主力推手不正是那些厂商吗?为什么厂商现在力推SUV,因为利润更大!为什么利润更大,因为比 同底盘轿车上浮1/3的价格之中,国内厂商有多少是把这上浮的几万块钱真正用在了这些SUV车上的!翼虎的断轴不过是冰山一角啊!!!6 g* o# S- B- ?
# m$ u/ `1 {1 s/ n+ _; [, S6 `
8、至于有人说的配置丰富,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很多厂商会特意把你能看到的配置做得丰富,你看不到的地方呢(比如悬挂弹簧、羊角等)?其实同样价位的 轿车配置更丰富(毕竟SUV的成本更高),尤其是安全配置,15万以内的SUV绝大多数都是没有ESP的(这个很重要,详见本帖第4页74楼的具体分析, 这个帖子中我描述了亲眼目睹的没有ESP的出租车如何出现侧滑、漂移撞倒一长排隔离栏的,这还是专业的司机驾驶的,如果换成SUV,恐怕就不只是侧滑了, 高重心的SUV会从侧滑迅速发展为严重侧倾,然后侧翻、然后翻滚、然后……),而15万的轿车绝大多数是有ESP的(部分日系车除外,事实如此),作为底 盘更高、车身更高、重心也更高的SUV,比轿车更容易出现侧滑、侧倾、甚至侧翻(注:30万以内的合资车是没有RSC功能的,即防侧翻稳定控制系统,不是ESP,30万以上的部分进口车才既有ESP又有RSC,有兴趣大家可以自己搜一搜),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专 门有过针对小型SUV的A柱、车顶强度的测试,目的就是看看这些容易侧翻的SUV的车顶能承受几倍于自重的压力(就像上面说的儿童座椅一样,翻滚时的冲击 力也是远大于自重的),说白了就是能否有效保护乘客的头颅不被压扁,结果最好的车型能承受5.82倍的自重而只塌陷了1厘米,最差的在承受2.42倍自重 的压力下车顶已经塌陷得跟下面的图一样了(注意,这些都是在美国销售的车型,和在国内生产的同款车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美国好的车型未必在国内也一样扎 实,但是在美国测试较差的车型在国内只会更差,因为在这些无良的厂商眼里,中国人的命远没有美国人的命值钱!美国IIHS测试的结论和部分成绩表我抓了两张图附在全文的最后,有兴趣可以点击最后一张图片放大后看看)

没见过SUV翻车的可以看看我另一个帖子http://bbs.junzhuan.com/thread-2298028-1-1.html). h,

您又说:“如果按照你的意思,根本就不该出30万以下的suv,我也不认同,各种suv在外国能卖,就说明它是有需求的,且能符合欧洲国家的车辆安全系数 要求,否则根本不能在市场上出售。”请注意了,此贴的第一段话里,我的原话是:“不光是15万以内、在30万以内我都不推荐SUV,除非有人就是喜欢 SUV高高在上的感觉和头部空间”,什么意思,就是说如果有人就是喜欢SUV高高在上的感觉和头部空间,我也会帮忙分析,因为他们最看重的就是此点,在我 的购车咨询帖里,后来也给很多战友分析过此价位的SUV,比如昂科拉、锋驭、翼博等等,我并没有如您所说“根本就不该出30万以下的suv”,就像尼采所 说过的:“存在即是合理”,有这么多人就是看重SUV高高在上的感觉和头部空间,而不看重安全性,我又能如何?我只不过是义务为战友们提供咨询而已,我说 的话都是尽可能严谨的反复考证、思索过的,听不听我也没办法,但说出我自己的想法总还是可以的吧?而且我说的是30万,是指人民币,不是美元更不是欧元, 而是30万人民币能在国内买到的SUV,我早就说过了,同样的车型,国内生产销售的车和欧美生产销售的车,完全是两码事,同样的SUV在外国能卖,确实能 符合欧美的“车辆安全系数要求”,而我们在国内花30万人民币能买到的SUV呢?能符合欧美的“车辆安全系数要求”吗?梦话吧?比如说,不论是欧盟还是北 美,前排侧安全气囊和ESP都是严格立法强制必须有的,咱们国内呢?别说15万的SUV了,就是顶配高达15.18万的国产卡罗拉轿车,都是全部木有 ESP的,侧安全气囊也是全系都木有的,而售价高达21.78万的RAV4 2.0L CVT 风尚版,竟然还是没有ESP,此RAV4是欧美版的RAV4吗?您自己说呢?还有30万以内的进口SUV,比如前几天在我的购车咨询帖咨询了三菱进口欧蓝 德的那位,我是这么分析的:“日系车一直是对中国市场区别对待的,销往中国的版型和销往欧美的版型是差别巨大的,比如说,在欧美市场上销 售的所有车型,ESP是法律规定必须有的,而销往中国的欧蓝德2.0车型是没有ESP的,只有高端的2.4车型才有,对不对?而且欧盟市场对自动开闭的前 大灯也是强制立法要求的,而销往中国的欧蓝德只有2.4的7座顶配才有自动车头灯,北美市场对日间行车灯也是强制立法要求必须有的,而销往中国的欧蓝德全 系都没有日间行车灯。至于其他的车内零部件的用材、环保标准等等,销往中国的和销往欧美的也是两码事!比如目前我就有两个朋友反映:正常使用情况下,轮毂 里面的铁件全部生锈,轮毂表面镀铬全部掉落,质量问题很严重。说白的,我们想买的进口车,严格意义来说,就是想买个和欧美市场上同样配置、同样用材的同样 版本,不过日系是不会如此提供给中国人的,就是这么简单!”,还有,国内的碰撞测试标准是不进行追尾测试的,所以国内20万以内的大量 车型,尤其是日系车,比如CRV、奇骏、逍客等等,都是没有后防撞钢梁而只有泡沫的,而且还能得到国内的5星碰撞成绩,而在欧美,追尾碰撞是必须测试的, 所以欧美版的CRV是有后防撞钢梁的,这又说明什么?顺便说个笑话,这一代的国产思域在其广告宣传里说了增加了8项配置,第一句话就是:增配了后防撞钢梁(其实也是超薄型的),真是笑死人了!!!好了,抛开日系,再看看宝马,我们知道,全球销售的宝马3系都是在德国慕尼黑工厂生产的,唯独中国销售的3系,绝大部分是华晨宝马生产的,而华晨宝马生产的3系是仅销往大陆地区的,包括*、香港、澳门的3系都不是华晨生产的,什么意思,全世界是一个标准,咱们天朝单独是一个标准,此标准非彼标准,符合欧美标准和符合国内标准完全是两码事,就这么简单!!!( H7 p# f, w8 h2 q2 b" ^, s

还有,就算是在欧美这样汽车发达国家,对SUV安全性的认识也是经历过好几个过程的,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不是吃饱了撑的,非要把那些好好的新车给压扁,而您却说:“翻车,不能说明什么,任何车型,任何品牌车都会翻车,某些图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这句话实在不敢恭维啊!!!“SUV先天的高重心特点,让它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较容易失控翻车”,“根据数字显示,在美国的轿车交通事故死亡中,25%是因为翻滚事故,而在SUV车型中,这一比例为59%”这是此贴顶楼里IIHS评测截图里的原话, 而且是个正常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您看看那些超跑,还有那些喜欢改装的马6,不都是把底盘一再降低吗?不就是为了获得更低的重心、更好的操控,在弯道里有 更好的稳定性、更大的极限吗?您说任何车型都会翻车,那谁更容易翻车呢?我在SUV翻车图片的贴子里,第3张图就是普桑警车和CRV对撞,警车没大 碍,CRV四脚朝天,这还是在市内而不是高速上!!!我有一次上高速,200公里之内就亲眼目睹了2起翻车事故,一台是RAV4,一台是同样高重心的微 面,那台RAV4就在我面前500米,连续翻滚了N圈,最后倒扣,沿途零部件撒了一地,差点我的车就撞上了,靠近后发现是左前轮爆胎所致,那台微面也是如 此,当时是汉十高速十堰段的山区路段,限速80码,我和前车的时速都是控制在80码,而我自己的轿车在将近80码时(二环线高架)就压到异物爆过右前胎, 在我的购车咨询帖里我也描述过,还是比较轻松的稳定住了,而高重心的SUV呢?没亲眼见过,你们是不会感受到现场的恐怖的!!!5 Q- S  C$ V7 {5 U# `9 o8 G4 Q
6 N1 j5 x( r9 s3 X, R
还有,号称最安全的车:沃尔沃,为什么要开发RSC(即防侧翻稳定控制系统),路虎为什么全系哪怕是它最便宜的神行者2都有RSC,底盘高、车身高的进口 大众夏朗MPV为什么配了RSC,还有福特,目前福特已经在旗下的绝大部分SUV都增配了RSC,难道这么多知名大厂都是吃饱了撑的?为什么99.9%的 轿车都不用RSC,而偏偏是SUV在普及RSC?您说呢???
5 q' z( b5 V& e; C1 s' t8 T
还有,此贴中我对于国产厂商在生产SUV时的偷工减料已经详细分析过了,这里也不再多说了,看看最近几年SUV销量大增以来汽车界的种种著名事件吧!国产途观载重门、RAV4刹车门、汉兰达爬坡门、翼虎断轴门,从德系到日系到美系,还要怎么解释?这些典故您可以自己随便去查证查证,还不是厂商偷工减料所致!还不是国人喜好SUV,厂商们正好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