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第13章 PCA

时间:2022-09-23 17:21:47

1. 降维技术

1.1 降维的必要性

1. 多重共线性--预测变量之间相互关联。多重共线性会导致解空间的不稳定,从而可能导致结果的不连贯。2. 高维空间本身具有稀疏性。一维正态分布有68%的值落于正负标准差之间,而在十维空间上只有0.02%。

3. 过多的变量会妨碍查找规律的建立。

4. 仅在变量层面上分析可能会忽略变量之间的潜在联系。例如几个预测变量可能落入仅反映数据某一方面特征的一个组内。

1. 2 降维的目的:

1. 减少预测变量的个数

2. 确保这些变量是相互独立的

3. 提供一个框架来解释结果

1. 3 降维的方法:

  • 主成分分析(PCA)
    • 从原来的坐标系转换到了新的坐标系,新坐标系的选择是由数据本身决定的
    • 第一个新坐标轴选择的是原始数据中方差最大的方向,第二个新坐标轴的选择和第一个坐标轴正交且具有最大方差的方向
    • 该过程一直重复,重复次数为原始数据中特征的数目。 
    • 我们会发现,大部分方差都包含在最前面的几个新坐标轴中。因此,我们可以忽略余下的坐标轴,即对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
  •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 我们假设在观察数据的生成中有一些观察不到的隐变量( latentvariable)。
    • 假设观察数据是这些隐变量和某些噪声的线性组合。那么隐变量的数据可能比观察数据的数目少,也就是说通过找到隐变量就可以实现数据的降维。
    • 因子分析已经应用于社会科学、金融和其他领域中了。
  • 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 假设数据是从N个数据源生成的,这一点和因子分析有些类似,假设数据为多个数据源的混合观察结果。
    • 这些数据源之间在统计上是相互独立的,而在PCA中只假设数据是不相关的。
    • 同因子分析一样,如果数据源的数目少于观察数据的数目,则可以实现降维过程。

2. PCA

数学推倒过程:http://blog.codinglabs.org/articles/pca-tutorial.html

具体的细节,Andrew Ng的网页教程:http://deeplearning.stanford.edu/wiki/index.php/%E4%B8%BB%E6%88%90%E5%88%86%E5%88%86%E6%9E%90 ,写得很详细。

2.1 优势:

通过PCA进行降维处理,我们就可以同时获得SVM和决策树的优点:

  • 一方面,得到了和决策树一样简单的分类器,同时分类间隔和SVM— 样好。
  • 另外,由于只需要考虑一维信息,因此数据就可以通过比SVM 简单得多的很容易采用的规则进行区分

 

2.2 实现: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numpy import linalg as la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pca(data,topNfeat = 999999):
# data = np.array(data)
# 1.计算各属性的平均值
meanValues = np.mean(data, axis=0)
# 2.减去平均值
meanRemoved = data - meanValues
# 3. 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covData = np.cov(meanRemoved, rowvar=False)
eigVal, eigVects = la.eig(covData)
# 4. 将特征值的索引从大到小排序
eigValInd = np.argsort(eigVal) # 从小到大
eigValInd = eigValInd[: -(topNfeat + 1) : -1] # 逆序:从大到小
# 5. 保留topNfeat个最大的特征向量
redEigVects = eigVects[:, eigValInd]
# 6. 将数据转换到上述topNfeat个特征向量构建的新空间中
lowDData = np.dot(meanRemoved, redEigVects)
# 7. 重构
reconData = np.dot(lowDData, redEigVects.T) + meanValues
return lowDData, reconData data = np.loadtxt('testSet.txt', delimiter='\t')
lowDData, reconData = pca(data, 2) # 画出原始数据/降维数据
fig = plt.figure()
plt.scatter(data[:, 0].flatten(), data[:, 1], marker='^', s=90)
plt.scatter(reconData[:, 0].flatten(), reconData[:, 1].flatten(), marker='o', s=50, c='red')
plt.show()

2.3 选择主成分个数

文章写到这里还没有完,应用PCA的时候,对于一个1000维的数据,我们怎么知道要降到几维的数据才是合理的?即n要取多少,才能保留最多信息同时去除最多的噪声?一般,我们是通过方差百分比来确定n的,这一点在Ufldl教程中说得很清楚,并且有一条简单的公式,下面是该公式的截图:
《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第13章 PCA

所以代码修改: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numpy import linalg as la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def calculateN(eigVal, percentage):
# 根据百分比确认选择特征向量的个数n的值
eigValSorted = np.sort(eigVal) #升序
eigValSorted = eigValSorted[-1::-1] #逆序(从大到小)
eigValSum = sum(eigValSorted)
num = 0
tmpSum = 0
for i in eigValSorted:
tmpSum += i
num +=1
if tmpSum >= eigValSum * percentage:
return num def pca(data,percentage = 0.99):
# data = np.array(data)
# 1.计算各属性的平均值
meanValues = np.mean(data, axis=0)
# 2.减去平均值
meanRemoved = data - meanValues
# 3. 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covData = np.cov(meanRemoved, rowvar=False) # 按列存放
eigVal, eigVects = la.eig(covData) # 4.计算要特征向量的个数n
n = calculateN(eigVal, percentage=percentage)
print(n) # 4. 将n个特征值的索引从大到小排序
eigValInd = np.argsort(eigVal) # 从小到大
eigValInd = eigValInd[-1:-(n+1):-1] # 逆序:从大到小 # 5. 保留n个最大的特征向量
redEigVects = eigVects[:, eigValInd]
# 6. 将数据转换到上述topNfeat个特征向量构建的新空间中
lowDData = np.dot(meanRemoved, redEigVects)
# 7. 重构
reconData = np.dot(lowDData, redEigVects.T) + meanValues
return lowDData, reconData # 画出原始数据/降维数据
def plotData(data, reconData):
fig = plt.figure()
plt.scatter(data[:, 0].flatten(), data[:, 1], marker='^', s=90)
plt.scatter(reconData[:, 0].flatten(), reconData[:, 1].flatten(), marker='o', s=50, c='red')
plt.show() def replaceWithMean():
data = np.loadtxt('D:\\学习\\机器学习实战(中+英+源码)_FILES\\machinelearninginaction\\Ch13\\secom.data', delimiter=' ')
impute = preprocessing.Imputer()
data = impute.fit_transform(data)
return data data = replaceWithMean()
lowDData, reconData = pca(data)
plotData(data, reconData)

ps:

《机器学习实战》学习笔记——第13章 P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