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5521笔记本UEFI+GPT win10系统下安装arch linux双系统全过程记录

时间:2024-04-12 11:42:45

做好准备工作


  1. dell5521笔记本,在uefi gpt模式下已经安装了windows10(怎么安装这里就不赘述了)
  2. 一个没存放任何个人资料的U盘(等下要格式化,会清空数据)
  3. Arch linux 20180201最新的镜像,注意arch已经不提供32位镜像了。目前最新的镜像下载地址为:点击此处下载 下载下来备用。注意:千万不要放到U盘里。
  4. USB Writer工具。这个工具用来把archlinux写入到U盘里。下载地址为:点击此处下载 同样这个工具千万不要放到U盘。下载下来后解压缩备用。



为ArchLinux腾出空间


进入Windows10操作系统,鼠标的右键点击左下角开始按钮,再点击磁盘管理。打开磁盘管理的界面。由于我电脑是经过改造了的,所以有两个硬盘,一个是浦科特m7vc 256GB固态,磁盘0,另一个是希捷1TB SSHD机械硬盘,磁盘1。通过磁盘管理,查看哪一个分区剩余的可用空间多一些,就在这个分区上鼠标右键点击它,点击压缩卷。稍等几分钟,在弹出来的页面中输入要压缩的容量大小,单位为MB。由于我这里空间剩的多一些,加上为了后面以防万一,所以我留出了60GB,也就是61440MB。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输入完毕点击压缩按钮即可开始压缩。稍等几分钟即可压缩完毕。会出现一个未分配的空间,以黑色显示。

DELL5521笔记本UEFI+GPT win10系统下安装arch linux双系统全过程记录

压缩完毕后,检查一下,压缩出来的未分配空间,是否正确。如果对了,即可继续下面的步骤。



制作ArchLinux安装U盘


插上U盘,再去资源管理器检查一下,U盘有没有重要资料。还有的请及时备份出来,以免被清空。接着找到刚才解压缩出来的USB Writer文件夹,进入并双击程序打开主界面。这个界面上点击browse按钮,选择定位到刚才下载的Arch ISO,target device下面是你要制作的U盘,默认情况下会自动选择好,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最好检查一下。都检查过后,点击write按钮即可开始写入,在弹出的警告框中,点击是即可开始。大约花两分钟左右即可写入完毕。

DELL5521笔记本UEFI+GPT win10系统下安装arch linux双系统全过程记录



开始安装Arch Linux


从U盘引导启动


本机器是DELL5521笔记本,开机后,马上不停的按下F12,直到出现灰蓝色的启动菜单界面,在UEFI下找一下是否有EFI USB字样,如果没有(我的机器上就是如此),要按下ctrl+alt+delete再重启一下,再不停的按F12,启动菜单就出现EFI USB了,上下键选中它,按下回车。即可从U盘启动安装了。稍等一会。在出现的黑色背景菜单中,保持第一个被选中也就是arch linux archiso UEFI USB这一项被选中即可。回车进入安装。等待引导程序加载完成,出现红色的root字样,即可开始安装过程了。


分区


为了避免操作失误导致数据丢失,这里采用图形化界面来分区,这样更为直观。不太推荐网上很多教程说的用命令行分区,这样做很容易会清除宝贵的数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痛苦。

键入(提醒:键入命令后回车才会执行,下同)


cfdisk


进入图形化的分区界面。假设刚才压缩出来了60GB的空间。在这个操作界面上,很容易可以找到一个绿色显示的free space 60GB一行,确保他是选中状态,然后用键盘左右键选中new,回车。

接着输入第一个新分区的大小,考虑到只打算分两个区,一个是EFI分区,另一个是根目录分区,EFI分区不需要很大,500M够了。因此这里键入500M。回车。

好,在这个图形化界面中,可以看到,一个新的500M分区就出现了,务必最好拿纸和笔记下这个分区的编号,我这里的话是/dev/sda6,千万不能记错,否则后面操作会毁坏硬盘上的个人数据。

由于这个500M分区作为linux的EFI分区,因此要更改分区类型,左右键切换到type回车,在菜单中选择EFI System回车。好,回到刚才画面,再检查一下,不出意外的话,500M分区应该是EFI System类型。第一个分区就弄好了。

选中剩下的free space 59.5GB绿色字样的空闲空间,new,不需要更改,直接回车。好,这样第二个分区也就是根目录分区就建好了。

现在去检查一下,没错的话应该是500M EFI System,59.5GB Linux FileSystem.最好记下来他们的编号,我这里是500M分区为/dev/sda6,59.5GB的分区为/dev/sda7。记下来才能保证后面不会操作失误。

最后别忘了保存劳动成果。左右键切换到write回车,输入yes回车,稍等几秒,出现蓝色的字样就行。最后切换到quit回车,退出分区操作。到此分区完毕。

由于这个linux系统只是用来学习和研究,不作为主力系统,因此不太建议像网上说的分太多的分区。实际上,一个启动分区,一个根目录分区,足够了。


格式化分区


分完区后,如同Windows一样,也是需要格式化的。刚才记下来的分区编号就派上用场了。

首先先格式化EFI分区,也就是500M那个。注意分区编号不要照抄我的,要看你刚才记下来的,做改动。


mkfs.vfat -F32 /dev/sda6


然后格式化根目录分区,也就是刚才59.5GB的那个。


mkfs.ext4 /dev/sda7


两个分区就格式化完成了。


挂载分区


首先挂载根目录,这里要用到根目录分区的编号。

mount /dev/sda7 /mnt

接着挂载EFI启动分区。


mkdir -p /mnt/boot/efi
mount /dev/sda6 /mnt/boot/efi

两个分区就挂载完成。为后面系统安装做好了准备。


联网


本机搭载的无线网卡是intel迅驰2230BGN无线网卡,英特尔无线网卡在大多数的Linux系统中都有内置的驱动支持,因此默认情况下WiFi可用。

为了方便这里采用无线网络连接的方式,首先


wifi-menu


程序会扫描可用网络,然后弹出蓝色界面,上下键选择要连接的wifi,回车,再回车,输入wifi密码,回车,稍等一会,就会返回到刚才输入命令的黑色画面,表示连接成功。


切换到中国的镜像源


Arch Linux需要联网下载和配置系统组件,但是国外很多服务器连接速度过慢,极大影响到安装速度,因此有必要对下载镜像源做修改,这样稍后下载的时候,就会先从国内服务器下载。


cd /etc/pacman.d
grep -A 1 '##.*China' mirrorlist|grep -v '\-\-'> mirrorlist2
cat mirrorlist>>mirrorlist2
mv mirrorlist2 mirrorlist
pacman -Syy


这样操作后,中国的镜像源地址就都放在前面了,下载的时候就可以先从国内下载了。


开始安装基本系统


pacstrap -i /mnt base base-devel


期间一路回车来确认提示就可以了。
这里要指出的是,网上部分教程(包括英文版wiki)这里写的并不清楚,有的甚至没有base-devel,只有base,这样是不太好的做法。base-devel建议还是装上为好。

这个过程视网速而定。一直等到出现root红色字样再次出现,可以继续敲命令了,才表示安装完成。


生成fstab


genfstab -U -p /mnt >> /mnt/etc/fstab


切换到刚安装好的系统


刚才一直运行的是在U盘上的系统,由于已经向硬盘写入新系统了,为了后面操作方便,最好切换到新系统去。


arch-chroot /mnt /bin/bash


回车后,如果root字样变成了白色,就表示切换成功了。


安装无线网络工具


由于切换到了新系统,新系统默认情况下,是不带无线网络工具的,由于后续操作还要下载大量文件,需要连接无线网络,因此必须先向新系统安装配置无线网络工具,否则等下重启后,新系统都没法上网了。


pacman -S iw wpa_supplicant dialog


系统汉化设置


nano /etc/locale.gen

打开文件后,使用翻页键,找到zh_CN.utf-8和en_US.utf-8,把这两项前面的#号都删掉就行,按下ctrl+x退出,在按下Y和回车。就成功保存文件了。然后


locale-gen


接着配置系统语言,网上很多教程和官方Wiki,都提到最好用英文,否则tty会出现乱码,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发现,就算设置成中文,tty也只是有部分乱码,大部分英文还是可以认出来的,不影响使用。如果这里使用英语,倒反还会造成系统的图形界面无法全部显示中文界面,会出现一半英文,一半中文的GUI界面。所以我这里用中文来设置了。总之不影响使用。


echo LANG=zh_CN.UTF-8 > /etc/locale.conf


接着设置时区


tzselect 回车后按下4 9 1 1
ln -sf /usr/share/zoneinfo/Asia/Shanghai /etc/localtime
hwclock --systohc --utc


用户和密码管理


首先先配置系统root帐户的密码


passwd


回车后输入新密码,再回车在输入新密码确认即可。

接着创建一个新账户(这一步不能缺少,否则装完桌面环境后,要登陆的时候,就会发现没法选择账户),假设新账户名字是dell,可以输入如下命令


useradd -m -g users -G wheel -s /bin/bash dell


接着给新账户设置密码


passwd dell


然后还要让这个新账户有管理员权限。先


nano /etc/sudoers


打开后翻页键找到root ALL=(ALL) ALL这句话,在他下方一行,同样输入这句话,然后把root换成新用户的名称。最后ctrl+x,再按Y再回车。保存设置。到此用户和密码设置完成。


安装Yaourt


Arch Linux的一大魅力就是AUR,为了更好的体验AUR,yaourt这个工具必不可少。首先


nano /etc/pacman.conf


翻页键翻到最后,加上

[archlinuxcn]

SigLevel = Optional TrustAll

Server = https://mirrors.ustc.edu.cn/archlinuxcn/$arch

最后保存退出。这里要提醒一下,虽然源有不少,但是经过测试,这个源比较稳定,速度也很快,国内其他源比如清华的,有时候速度会变得很慢。不推荐。

最后


pacman -Syy
pacman -S yaourt


即可装上yaourt。


打开multilib仓库


考虑到后面有安装wine的可能,因此决定打开这个仓库。实际上很多程序还都是32位,如果不打开这个仓库,很多软件将无法正常下载。

打开方法:


nano /etc/pacman.conf


翻页到后面,找到multilib和multilib-testing的,都取消他们的注释。然后保存退出来。

最后


pacman -Syy


更新一下。就可以发现multilib的源开放了。


安装字体


pacman -S ttf-dejavu wqy-zenhei wqy-microhei ttf-wps-fonts


如果还想自己安装什么字体,也可以自己在后面添加需要的字体。


配置蓝牙


笔记本电脑肯定少不了蓝牙,不过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蓝牙在默认情况下是没有启用和配置好驱动的。所以这里要配置一下才行。


pacman -S bluez bluez-utils
modprobe btusb
systemctl enable bluetooth.service

经过上述配置,蓝牙就会开机启动了。配置完毕。


设置主机名


假设想设置自己电脑主机名为dell5521


echo dell5521 > /etc/hostname


安装启动引导


pacman -S grub-efi-x86_64 efibootmgr
grub-install --efi-directory=/boot/efi --bootloader-id=arch-grub --recheck
pacman -S intel-ucode(提醒,如果处理器不是intel的就不需要这个命令了
grub-mkconfig -o /boot/grub/grub.cfg

最后,输入


exit
umount -R /mnt
reboot

来重启系统。到此,基本系统已经安装和配置的差不多了。下面就是图形界面,桌面环境的安装了。重启后,会进入登录界面,黑色的,输入root,回车后输入root的密码,再次回车后即可登陆进刚装好的系统。


安装其他驱动


本机采用的是intel HD4000+AMD 8730M双显卡配置,考虑到节电以及LINUX系统的用途,就不打算搞双显卡了,只采用集成显卡。因此只会安装集成显卡的驱动。

首先先安装不可缺少的xorg,然后再安装显卡的驱动。为了保险起见,除了显卡驱动之外,还安装了显卡硬件加速包。


wifi-menu(首先联网,这个不用多说。不联网后面的事情根本没法做)
pacman -S xorg-server xorg-xinit(在安装的时候,由于本机没搭载英伟达独显,因此就选择1)
pacman -S xf86-video-intel mesa lib32-mesa(集成显卡驱动和硬件加速包)


接着安装触摸板驱动,DELL5521搭载的是synaptics的触摸板


pacman -S xf86-input-synaptics


这里就没有安装声卡驱动了,因为等下安装的桌面环境就带有驱动。不需要这里额外安装了。到此驱动基本上都装完了,接着安装桌面图形环境。


安装桌面图形环境


本人对KDE桌面比较习惯,因此这里安装kde桌面图形环境。其他的话可以自行上网搜索参考。

首先安装plasma桌面。这里要提醒一下,很多网上的教程都是只安装这个plasma,结果很多人装完了,一进系统,点什么都打不开,点哪里都是找不到程序,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只安装了plasma这个kde桌面,实际上kde程序包都没安装。plasma默认情况下是不包括任何kde程序包的,所以终端也好,文件管理器也好,都是没有的。所以我们还要安装kde程序包。这样才算是完整的kde图形环境。


pacman -S plasma
pacman -S kde-applications(在安装过程中,建议选择2 vlc那一项,其他选项默认)


看网速而定,我这里大约花了二十分钟左右安装完成。最后安装kde的中文语言包。


pacman -S kde-l10n-zh_cn


好,到此为止,kde桌面图形环境就基本结束安装了。


启用开机启动项


kde桌面环境带有sddm,必须让Sddm开机启动才会显示登陆图形界面,另外,网络管理模块默认也是没有开机启动的,这样会造成进入桌面后,没网可上,因此必须让这两项开机启动。


systemctl enable NetworkManager
systemctl enable sddm


到此arch linux就算是安装完成了。最后reboot,重启系统。享受一下成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会出现彩色的系统登陆图形界面,我这里由于刚才新建的账户是dell,因此会出现dell帐户的登录密码窗口,输入密码,回车即可进入系统了。看着这个arch linux图形界面,心中很有成就感吧?


开机时如何选择系统


本机上开机后不停的按下F12,会出现启动菜单,其中带有Windows Boot Manager字样的就是Windows系统,选择它再回车即可进入Windows。启动菜单中arch grub字样的,就是刚装好的arch linux系统,同样,选择它再回车即可进入该系统。表面看这样选系统好像麻烦一些,但是其中优点在于:日后想删除linux系统的话很容易,不会影响到现有的Windows系统,轻轻松松即可删除。说通俗点就是两套系统是各自独立的。



安装常用软件+碰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KDE桌面环境自带浏览器,但是说实话并不太好用,还是装上自己习惯的浏览器好一些。这里推荐安装google chrome,主要是看上这款浏览器自带flash插件,需要的时候会提醒你是否加载flash插件,非常人性化。firefox装过,但是默认不带flash插件。


yaourt -S google-chrome


办公软件首选wps office无疑。不过在安装完后,碰到了没法启动的问题,去终端运行wps命令行:wps,回车后提示缺少gtk支持,我的解决办法是先不管他,先去安装其他软件,肯定有软件会自动装上gtk组件的。果不其然,把其他软件都安装好了之后,注销再登陆系统,wps可以顺利启动使用了。不过还是有点小问题,wps没法点击打开按钮打开文件,不过这个就算一个小bug吧。目前还没找到这个的解决办法。



yaourt -S wps-office


接着安装压缩包支持,如果不安装,将会无法打开.7z等后缀名的压缩包,只能打开.zip .rar的压缩包。执行以下命令安装后,kde自带的ark压缩软件就支持更多的压缩包格式了。


pacman -S zip unzip rar unrar p7zip


安装图形处理工具,gimp类似于PS,少不了。然后是inkscape,矢量图绘制软件,最后是dia,这个类似于微软visio的画图软件。


pacman -S gimp inkscape dia


多媒体播放方面,音乐首选网易云音乐,这个软件真的是业界良心了。做的也很不错。然后是vlc player,vlc软件kde已经带有了,不过没法启动,解决办法是安装运行库qt4,装完了再注销登陆系统,即可正常使用vlc。


pacman -S netease-cloud-music qt4


安装一个软件管理中心,这里推荐pamac,比较好用一些。随时可以从软件源获取最新软件包信息。上手也很容易,想卸载或者安装什么软件,直接搜一下即可。如果不太喜欢命令行模式安装软件,那软件中心是首选。


pacman -S pamac


安装vim和gvim,虽然kde自带kate文本编辑器,也很高大上,但是用惯了vim了。


pacman -S vim gvim


安装输入法,这里要提醒一下,wiki也好,网上教程也好,输入法的配置文件写入,都不太正确。导致输入法根本没法使用。这个问题花了我好几天时间才钻研出来。这里选择安装fcitx输入法。


pacman -S fcitx fcitx-im kcm-fcitx(注意:选择默认的ALL回车即可。这样各种环境都可以装上)


配置文件写入,不是像网上说的写入到~/.xprofile之类的,这样根本不起作用。解决办法是,打开终端进入到root模式,然后


nano /etc/profile


翻页到文件最末尾,下一行,输入


GTK_IM_MODULE=fcitx
QT_IM_MODULE=fcitx
[email protected]=fcitx

然后ctrl+x保存退出。注销在登陆,即可实现任何地方的拼音输入汉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