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t的代码版本管理规范及流程-简版

时间:2023-03-09 15:25:21
基于git的代码版本管理规范及流程-简版

基于git的简单实用的版本管理规范及流程,包括:代码库的分布、人员角色的划分、代码提交合并流程、代码冲突处理、分支管理。

代码库分类

根据代码库分布的位置及作用,分为以下几类:

  • 主库:位于服务端,所有开发的代码最终都要合到主库。
  • 个人代码库(服务端):从主库fork出来,位于服务端。每个人自已开发的代码,由本地的git库push到每个人自己的个人代码库(服务端),再由个人代码库(服务端)合入主加。
  • 个人工作库:位于每个开发人员的开发机器,从个人代码库(服务端)clone到本地。每个开发人员开发的代码,先commit到个人工作库,再由个人工作库push到个人代码库(服务端)。

人员角色分类

这里说的角色,都是人员在主库上的角色。基于简化的原则,人员分为三类:

  • Owner:拥有主库的所有权限。
  • Committer:具有将开发人员的合并需求(MR)合入主库的权限。基于安全考虑,我们设置为只能通过MR的方式将代码合入主库,而不能直接push到主库。
  • Developer:只能从自己的个人代码库(服务端)提交合并代码的请求(MR),是否能够合入,由Committer进行审核。

基本流程

在主库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日常操作流程如下:

1、开发人员从主库fork出自己的个人代码库。

2、开发人员将自己的个人代码库clone到本地,即个人工作库。

3、开发人员在开发了新代码后(包括新增和修改),先将代码commit到自己的个人工作库,再由个人工作库push到个人代码库。

4、开发人员提交从个人工作库到主库的MR,Committer审核后,决定是否将MR合入主库。

5、每个开发人员从主库pull最新代码到个人工作库。

分支管理

  • 主库缺省的master分支,是用来向生产环境发布的,所有合入的代码,原则上都必须是稳定的。
  • 主库除了master分支外,至少还要有一个活动分支,命名建议为:br_工程名_active,平时日常的开发都基于活动分支开发。即从个人工作库提交MR到主库时,指向的是主库的活动分支。活动分支测试稳定后,将主库的活动分支通过MR的形式,合并到主库的master分支,同时打上tag。
  • 如果软件运行过程中发现必须立即修改的bug,则从主库的master分支中,拉出一个bugfix分支。为修复这个bug的所有开发,都基于bugfix分支。待bugfix分支开发完成,并测试稳定后,将bugfix分支以MR的方合入主库的master分支。然后删除bugfix分支,视情况决定是否打tag。

常见问题

此部分内容会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增加。

活动分支合入主分支时发生冲突

产生原因

平时基于活动分支开发,如果这个过程中为了修复bug而拉了一个bugfix分支,当bugfix分支开发完成并合入master分支后,如果bugfix分支和活动分支修改了相同的文件,则在活动分支合入master分支时就会产生冲突。

解决方法

1、从个人代码库(服务端)clone一个库到本地,即专门用于合并的个人工作库。(也可以用之前的个人工作库,但初学都容易混淆,建议单独clone一个。)

2、从主库的活动分支上pull最新的代码到本地。

3、从主库的master分支上pull最新的代码到本地。

4、此时会产生冲突,手工修复冲突,然后先commit到本地的个人工作库,再push到个人代码库(服务端)。

5、提交从个人工作库(服务端)到主库的MR(此时不会再有冲突),然后由Committer审核后将MR合入主库。